【嘉善支立之父】
这也是浙江嘉善人。他姓『支』,单名叫『立』。他的父亲:
【为刑房吏】
在衙门里面管刑事案件的。
【有囚无辜陷重辟】
他知道有个囚犯,确实是冤枉的,被判了重刑,可能是判了死刑。
【意哀之】
他的心里明了,非常同情他。
【欲求其生】
他帮助他,脱他的罪。这个囚犯知道支立的父亲这一番好意,来替他辩护。
【囚语其妻曰。支公嘉意。愧无以报。明日延之下乡。汝以身事之。彼或肯用意。则我可生也。】
囚犯跟他妻子商量,他说:「支公有意思帮助我,来脱离我的刑责。我很惭愧,无以报答。」这是救命之恩,他说:「明天你可以请他下乡」,大概他们是乡下人,而且跟她商量,要她「以身事之」。他说:「或者支公会更用心,这样子我可以能够生还。」
【其妻泣而听命】
这个太太也非常贤良,果然就照这样做。
【及至。妻自出劝酒。具告以夫意。支不听。卒为尽力平反之。】
这个囚犯的太太自己出来劝酒,把她丈夫的意思告诉支公,支公听了之后不接受。虽不接受,还是全心全力把他这个案子平反过来了。
【囚出狱。夫妻登门叩谢曰。公如此厚德。晚世所稀。】
这是很难的一桩事情,他能做到大公无私,用真诚心来平反冤狱。这个囚犯夫妇来叩谢的时候,他说:
【今无子】
你今天没有儿子,这么大年岁还没有儿子。
【吾有弱女。送为箕帚妾。此则礼之可通者。】
他说:「我有个女儿,女儿也长大了。我送给先生作妾,希望将来给你生几个儿子。这个在礼上是能讲得通的。」
【支为备礼而纳之】
支先生同意、接受了。
【生立】
以后就生支立。这是支立父亲做这样的善事。
【弱冠中魁,官至翰林孔目。立生高,高生禄,皆贡为学博。禄生大纶,登第。】
后世的子孙逐渐逐渐发达了。支立『弱冠中魁』,二十岁考中进士,官做到『翰林孔目』,翰林院的书记官。『支立生高』,这是支先生的孙子,『高生禄』,这是几代了。这几代『皆贡为学博』,这个学位前面讲过,贡生;『学博』是州、县学校里面的教官。『禄生大纶,登第』,这是中进士。都有这许多显著的果报,地区大概都是在浙江嘉兴不远的地方。由此可知,了凡先生当时提出这些人,大家都知道、都很熟悉,足以为证明「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」。后面的文字是总结:
【凡此十条,所行不同,同归於善而已。】
都是做好事。我们读了之后想一想,都是利益别人的事情,全心全力利益别人、利益社会、利益国家。今天我们的心量更要拓开,念念要想到利益全世界。我们哪有这么大的能耐,能够利益全世界?纵然是小小的善事,我们有一个愿望,希望给全世界的人做一个好样子,这就是利益世界。事,无论大小,但看你用心,所以谚语常说「量大福大」。如果我们心量大,一点点的小善,都变成无量无边的善德;如果心量小,做的善事再多,福报也不太大。由此可知,心转境界是真的。下面,了凡先生进一步再教训他的儿子,告诉他什么是「善」,这很重要!必须有能力辨别。请看原文:
【若复精而言之。则善有真有假。有端有曲。有阴有阳。有是有非。有偏有正。有半有满。有大有小。有难有易。】
一口气说了八对。
【皆当深辨】
都应当辨别,应当清楚。
【为善而不穷理。则自谓行持。岂知造孽。枉费苦心。无益也。】
【问曰】
这是有一些念书人向中峰和尚请教。
【佛氏论善恶报应。如影随形。】
佛家跟道家都常讲,「善恶报应,如影随形」。
【今某人善。而子孙不兴。某人恶。而家门隆盛。佛说无稽矣。】
佛这个说法靠不住!为什么看到这个人作善,他的子孙不发达?这个人作恶,他的家道非常兴隆?现前社会上这些事情有,我们不但听说过,我们也亲眼见过。中峰和尚怎么跟他解释?
【中峰云。凡情未涤。正眼未开。认善为恶。指恶为善。往往有之。不憾己之是非颠倒。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。】
中峰禅师这个话说得非常之深,一般人不懂。我们是凡夫,凡夫这种情染没有洗涤干净,我们的法眼、慧眼没有开,所以常常把事情看错、看颠倒了,把善看作恶,把恶看作善。有这个事吗?真有!所以,你不感到自己是非颠倒,反而去责怪天的报应不公平,你是罪上加罪。
【众曰】
这些学生们讲:
【善恶何致相反】
我们为什么把善恶看颠倒了?
【中峰令试言其状】
老和尚有智慧,老和尚有教学的手段,不必解释,教他们自己说一说,「你们讲,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?讲给我听听。」
【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。敬人礼人是善。】
有个学生就讲:「骂人、打人,这是恶;恭敬人、礼敬人,这是善。」
【中峰云。未必然也。】
你说的话未必。
【一人谓】
又有一个学生说:
【贪财妄取是恶。廉洁有守是善。中峰云。未必然也。众人历言其状。】
许多学生各人说各人对善恶的看法,中峰禅师全不同意。可见得这些年轻人知识浅薄,看问题只看表面,没有深究,往往把问题看错了。
【中峰皆谓不然。因请问。】
中峰禅师把他们的看法否定了。这些学生就向中峰禅师请教:到底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?
【中峰告之曰。有益於人是善。有益於己是恶。】
这把善恶的标准定出来了。你起心动念、言语作为是利益别人的,是利益社会的,是利益大众的,这是善;如果是自私自利的,那是恶。
【有益於人。则殴人詈人皆善也。】
你对这个人有利益,你打他、骂他,善!父母教训儿女,有时候打、有时候骂,为什么?为小孩好,那不是恶,那是善。学生不守规矩,老师处罚他,在过去有体罚,现在学校好像没有了。我念书的时候受过体罚,老师打手心、罚跪,我们都遇到过。这不是恶,这是善。
【有益於己。则敬人礼人皆恶也。】
如果是为了自私自利,恭敬人、礼敬人,那是巴结,那是恶,那不是善。这是中峰禅师教导这一帮年轻人。
【是故人之行善。利人者公。公则为真。利己者私。私则为假。】
真善、假善一定要搞清楚。决定没有私心,决定没有自利,起心动念、言语作为都是利益社会、利益大众,今天讲是利益世界。利人,大公无私,公是真的,这个善是真的。利己,那你是私心;私心,这个善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
【又根心者真。袭迹者假。】
【又无为而为者真。有为而为者假。皆当自考。】
自己要细心去考察。『无为而为』,就是我们所做的这个善事,不露痕迹,不需要让人知道,你做的这个善事是真的,这叫阴德。如果是『有为而为』,你是有企图、是有目的,你才做这桩善事,这个善事是假的。这些地方都要自己认真好好的去省察。第二是「端曲」:
【何谓端曲】
了凡先生说:
【今人见谨愿之士。类称为善而取之。圣人则宁取狂狷。至於谨愿之士。虽一乡皆好。而必以为德之贼。是世人之善恶。分明与圣人相反。推此一端。种种取舍。无有不谬。】
这一段说:什么叫端,什么叫曲。现在的人,看到谨慎、不倔强的人,都称他「这是善人」,社会上都很尊重他。可是,古时候的圣贤,他宁愿欣赏这个人有志气、肯进取,或者是安分守己不肯乱来的人;因为这样的人,他才有胆识,他才真正能够为群众服务,为国家担当大任。如果这个乡里的人,虽然很谨慎,虽然是个好人,个性非常柔弱,随波逐流,没有志气,没有担当,这样的人夫子称为「乡愿」,以为「德之贼」。德之贼,他不是一个好榜样,人人都学他,那就坏了。所以,世间人对於善人、恶人的标准跟圣人恰恰相反。『推此一端,种种取舍,无有不谬』。「谬」是错误。圣人怎么样取舍?圣人是个明白人,有学问、有德行、有经验的人,他们能够辨别善人、恶人。底下几句话说得好:
【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。皆与圣人同是非。而不与世俗同取舍。】
这是讲到天地鬼神,他们的见解跟圣贤人相同,与世俗人的看法确确实实不一样。鬼神如何『福善祸淫』?前面举的这些例子,我们都能够观察得到。我们要问:鬼神是不是有权将祸福降临於人?没有。这个要懂得,鬼神并没有权。就好像我们这个世间人,有人行了善事,有人做了恶事。执法的人员,那些刑警来加刑罚给你,是不是他有权加?不是,是因为你犯了罪,他才拿手镣、脚铐来铐你。你不犯罪,他不敢侵犯你。天地鬼神就像刑警一样,是因为你自己造作的善与不善,所以他来嘉奖你,他来惩罚你,这个奖励、惩罚都是自作自受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我们今天讲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