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提到念佛法门是最易修学的法门。不过多数念佛的人都经验过,念佛当中,妄想杂念的去除并不容易。这些妄想包括与生活中六尘影像、境界有关的各种烦恼及散乱心思。烦恼心会紧紧占据人的内心,散乱心则无法预期、会不间断随时的出现在心中,这都是念佛者必须克服的问题。
今将调心的课题,包括平时的调心、念佛时的调心、思维与观想等三方面,分别详述如后。
一.平时的调心
平时修行上的调心课题包括:
(一)平常就要学习放下、去除执着。这一点非常重要,但是不容易做到,它是一项必须长久努力去做的功课,请参看后面一节的专题探讨。
(二)下功夫对治烦恼心。修习前一章所介绍的五停心观作为对治。
(三)散乱心的对治。修学前一章所介绍的数息观会有帮助。
(四)多作「无常观、死观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的思惟观想。
(五)勿杂修。以念阿弥陀佛为主,念其它圣号或持经持咒为次,但勿主次颠倒。修行就是要这样,要老实念佛,一心不乱的念佛。一辈子只念佛,这叫做一心,如果再念别的叫做二心。
(六)不要只求世俗的福报。我们学佛,是为求了脱生死,不是求福报;如果要求福报,目标就不对。学佛的人追求了脱生死,不但目标对,福报也会跟着来。福报是从修行来,不是求来的,越有修行,福报就越大。微妙的佛法既然能了脱生死,其它一切可说简单多了,只要目标抓对了,照着走去,自然业障消、福报来、善根生出。
(七)勿希求灵异或妄求神通,以免阴魔或邪鬼邪神有可乘之机。
(八)勿贪爱肉身、宠溺自己。有的人多拜几下就认为明天会太累,少睡一会儿,就认为明天身体受不了,处处都为身子而设想。其实这个假的躯壳,不可能永恒,当然会生病。假如愈勤劳、愈磨练,身体就会愈强壮;反之,愈懒惰,病就愈多。因此身子不可省(此字为台语,宠溺之义)。古人说:「省猪抬灶,省子不孝,省身快臭老」,实在有其道理。
(九)要培养「母鸡孵蛋」一般的精勤不懈精神。
学佛一定要认真,要如祖师大德所比喻的「母鸡孵蛋」一般的精勤不懈。古时孵蛋不像现在用电孵化。母鸡生蛋后,如果人们没帮牠做巢,牠会自己做巢,每个蛋下来一定排列得很好,绝不会相迭,蹲下后张开翅膀,一定能将所有的蛋全部都罩住,没有一个会在翅膀外,结果每个蛋都照顾得非常好。
动物学家说体温最热的鸡、鸭、鸟等才能把蛋孵化。孵蛋的条件,第一温度要高,第二要孵得够久。师父生长于农村,实地观察过母鸡孵蛋的过程。母鸡孵蛋,通常是不眠不休,不惜身体,甘愿受饿。
本来鸡鸭是一天吃到晚的,一天十餐都能吃。但是一旦开始孵蛋,不管肚子多饿,弄给牠吃,牠都不吃,一定是孵到第三、四、五天,才跑出来随便吃一点,赶快又跑进去继续孵,绝不贪吃,可说是不眠不休、废寝忘食、从不懈怠。
尤其母鸭更甚,在孵蛋当中,连大小便都忍住不排,等到出来吃饭,才顺便大小便,「呸....」的一声,喷出好长好臭的一堆大便,因为牠深怕蛋孵不出,不敢随便出来大小便,憋太久了,才会如此。
我们念佛若能像鸡鸭抱卵孵蛋精勤不懈的精神一样,努力下去,不怕功夫不成就。
(十)学习大象、骆驼的「耐力、行力」,与狮子的「智慧」。
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大象,象只吃草却耐力十足,南洋利用象鼻来抬大杉木。骆驼也是吃草,走在沙漠中,再远的路途也能跋涉。象与骆驼代表「耐力、行力」。
文殊师利菩萨骑的是狮子,狮子代表智慧。想要了脱生死,是一件困难的大事,必须付出全部精神,才能成办。因为全神贯注,就能生出智慧,有了智慧,就能认对目标、选对方法、对于是非邪正能够分辨、知所抉择。
二.念佛时的调心
念佛时的调心,目的在于去除妄念、获得一心、开发清净心、与法相应,方法如下:
(一)若习惯出声念佛,自己一个人念心较难定下来,可以参加共修比较容易专心。
(二)要练习「用嘴念用耳听」。一句佛号,自嘴巴念出,用耳朵专心听,练久渐渐就能趋于专注。
(三)练习「心念心听」,修得好的人,用心意念佛。用心默念,很快就会进入定心专注;出声念则较难入定境。
能够做到「嘴念耳听」、「心念心听」,则一句佛号念到心崁、念到无意中会喊出阿弥陀佛来,碰到危险时,第一句大声叫出的话也是「阿弥陀佛」,睡梦中也会记得念佛,这就表示功夫已经有进步、自能发挥不可思议的效果。
(四)当我们开始修行时,想要念佛,你会发现心刚静下来,却又飞到别处去。不念佛不会有妄想,念佛就又有妄想,这时不要怕有妄想,因为你的功夫已经有进步、心已经开始静下来,你才知道有妄想。一般人通常一天到晚在打妄想,阿弥陀佛念下去,念到中间自然跑出妄想来,这时你知道有妄想,这个「知道」有妄想就是功夫,不知道就是没功夫。
(五)刚学念佛,妄想无所谓,妄想一起就把它拉回来念佛,再起来再拉回来。妄想越起越拉,拉久就乖,就不会乱跑,把它绑起来,绑久了就拴住了。
(六)对治念佛时的妄想,要如「猫捉老鼠」。老鼠出没有一定的路径,猫循着路线蹲伏在洞口,目不转睛的的守候着,等老鼠一出洞口,立刻将牠咬住。念佛也要学习猫专注的精神,宛如「猫等待捉老鼠」一般,观照念佛有清楚否,有无妄念出现,只要妄想一出现,能立刻觉察,犹如猫捉到老鼠一般,如此练去,妄想就会越来越少。
(七)对治昏沉,可用「光明想念佛法」,细节参阅本章第八节。
(八)其它佛书上介绍的好方法,都可试用。或自己想出好办法,只要有助一心,都可以采用。
(九)念佛时配合作后边所说的各种思惟与观想:死观、空观、无所住心念佛观想法、一真法界念佛观想法、光明想念佛法、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观想法。若能熟练这些思惟观想法,念起佛来自会有更深的体会与境界。
三.思惟与观想
修念佛法门者,除了单纯的持名念佛之外,尚须进一步学习思惟作观想。念佛者修学思惟与观想,能得三大利益:第一,可以策发精进之心;其次,能减少妄想、提升专注、渐趋一心;第三,获得清净心、能与法相应。心能专注、清净、与法相应,自然念佛的不可思议效果就会逐渐显现出来。
观想的方法很多,大小乘各宗派都有提到,此处仅举可以应用在念佛法门上的观想方法如下:
(一)无常观:见本章第三节。
(二)死观:见第四节。
(三)空观:见第五节。
(四)无所住心念佛观想法:见第六节。
(五)一真法界念佛观想法:见第七节。
(六)光明想念佛法:见第八节。
(七)观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:见第九节。
以上七种观想方法,将分节详述于后,供大家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