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门资讯-佛教新闻
如何作早晚课
2024-07-29 19:27:53 来源:海阔佛学网 浏览:4

一.如何做晚课

 

  我们先从晚课讲起。当我们要作晚课的时候,要万缘放下,其它事暂时先不管,就是电话也先不要接,要一心一意去用功,这样才能得到一心不乱。阿弥陀经上讲,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,须一心不乱,也就是念佛三昧。要达到一心不乱,就必须万缘放下,这需要慢慢训练。

 

晚课程序如下:?

 

开灯:进佛堂,先问讯,再把灯点亮。

 

供香:香要用上等的。常常烧好香、精进用功的人,离开佛堂后,身上都还会有香味。点香之后,心会静下来有助我们修行。供香后把电灯调到适当的亮度。

 

拜佛前之准备:端身站在佛前,闭眼、合掌、深呼吸三次。因为我们一天下来劳劳碌碌作了很多事情,到佛堂时心不易平静。烧香之后,很安详的站在佛前,先作三次深呼吸,让心平静下来。

 

观想:

 

  (一)心平静之后开始作观想,观想佛堂一寸化一尺,一尺化一丈,一丈化一里,一里变一由旬,一由旬变百由旬、千由旬、万由旬,到无量无边由旬。?

 

  (二)观想佛堂成无量无边之后,心境也跟着佛堂变成无量无边,心不受佛堂房子的拘束。心量大时心才能修行,度一切众生,佛堂大到无量无边,等于西方极乐世界也在佛堂内。

 

  (三)观想完之后,再观想大地以黄金琉璃为地,黄金琉璃的地下有金刚七宝金幢,擎琉璃地,其幢八方八楞具足,一一方面百宝所成,一一宝珠有千光明,一一光明有八万四千色,映琉璃地,如亿千日不可具视。(观想文详细内容请参看观无量寿经)。其意是说,极乐世界琉璃地放出的光如同亿千个太阳一样,极为平整,极为光明。

 

  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念佛往生,到那边的人都是莲花化生,无贪瞋痴,无贪瞋痴感应的地面是平的,而且无高山无大海。因为心平整,所以感应出来的地就也是很平整。

 

  (四)其次观想七宝琉璃地上有七重栏楯、七重罗网、七重行树,有七宝池、八功德水充满其中,池底纯以金沙布地,四边阶道,金银、琉璃、玻璃合成,上有光明台,楼阁千万,其台两边各有百亿花幢,还有无量乐器,以为庄严,皆是百宝所成。百种清风从光明出,吹动花幢,罗网行树,发出微妙音声,其音演畅,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。

 

  这里的七宝琉璃地上之观想,要把阿弥陀经中所讲的一起放进来。空中的楼阁,光明台花幢,可以使上下光明互相辉映,真是光明世界,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,无所障碍,因为极乐世界不只是地上、空中会发光,所有的一切东西都会发光。

 

  (五)接下来再观想,莲花大如车轮,青色青光、黄色黄光、赤色赤光、白色白光,微妙香洁。观想种种奇妙杂色之鸟,是诸众鸟,昼夜六时出和雅音,其音演畅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圣道分,如是等法。其土众生,闻是音已,皆悉念佛念法念僧。再观想雨天曼陀罗花。

 

  (六)再观想面前有西方三圣,可以先观想西方三圣现无边身,因为刚刚已经观想佛堂变成无量无边的大了。然后再观想西方三圣现八尺金身在我们面前,放金色光摄受我们,虚空中有十方诸佛护念我们,亦有无量清净大海众菩萨。

 

  如此观想完之后等于我们站在极乐世界拜佛,极乐世界的依报我们观想过,极乐世界的正报我们亦观想过。

 

  (七)再观想前面有我们历代的祖师、高僧大德、师长等领导我们拜佛;左右两边有我们累劫累世及现在的父母亲,右边有父亲、左边有母亲,白发苍苍满面慈祥跟着我们一起拜佛;后面有法俗眷属、冤亲债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一切众生也跟着我们一起拜佛修行。如果发这样的心,可以说冤亲债主一切众生都跟我们一起在极乐世界修行,如此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

 

  (八)再观想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,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,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,一一光明遍照十方,念佛众生摄取不舍。

 

  (九)再观想阿弥陀佛无量的慈悲、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功德、无量的光明、无量的寿命、无量的信愿行、无量的大愿力,通通融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内,然后持念南无阿弥陀佛。是心是佛,是心做佛,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,(详细内容请看观无量寿经)。意思是说当我们用功时做这样观想的话,依观无量寿经说可以消去我们八十亿劫生死大罪。

 

  作观想的意义:

 

  虽然这些观想讲起来花很多时间,但是做观想时实际上却花很少时间,也许不需要用到一分钟的时间。

 

  如果我们一日作早晚课观想二次,等于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二次。

 

  佛经上说,我们修行要转熟为生、转生为熟。亦即转熟的路为生的路,转生的路为熟的路。

 

  我们住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,无始劫在这边轮回,这一条路我们很熟。贪瞋痴的路我们很熟,一天到晚在走,生生世世在走,这一条熟的路我们要转为生的。

 

  我们要去西方极乐世界的路原本陌生,但要走得熟,要如何做才能走的得熟?我们就要做上面这种观想,一日观想二次,一个月就观想六十次,一年就有几次了呢?这样走久了就自然熟了。熟的话,到临命终时,我们念佛一剎那就往生了,这样才是真正的转熟为生、转生为熟。

 

诵真言:

 

  手结莲花掌(图7),念净法界真言「嗡。览姆。莎诃」三或七次。边持咒边将莲花掌慢慢张开,观想莲花越来越开,此一观想及张开的动作,要慢慢持续,直到持完咒语后念发愿文「‥‥花开见佛速得无上正等正觉」时,莲花掌才全开(图8)。

 

  再念净明珠真言「嗡。怀鲁佳拿。嘛喇。司乏哈」。

 

  其次念千转念珠真言「嗡。乏及喇。骨赫牙。嘎叭。三嘛也。吽」。

 

  诵了前面三项咒,若拜一次佛等于拜一千次佛,若念一声佛等于念一千声佛,这样做并不是要贪便宜,心不要这样想,因为有这样的法门,在短短的时间内能有这样的作用,像大忏悔文中的普贤菩萨,「一身复现剎尘身,一一遍礼剎尘佛。」拜一佛等于遍礼剎尘佛,这和这里的咒是一样的意思。

 

  之后再持三种咒:文殊师利菩萨的护身咒「嗡。吸林姆」。大轮一字咒「嗡。勃鲁姆」。净土变咒「嗡。仆刊姆」。

 

发愿:

 

  发愿「愿一切众生,同生西方极乐世界,花开见佛速得无上正等正觉。」

 

  也就是我们前述观想的人,前有师长有祖父母,左右有我们历劫、现在的父母,后面有历劫的冤亲债主乃至法界一切众生,一切的人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花开见佛速得无上正等正觉,也就是成佛。

 

  这样发愿不仅我们本身在修行,就是其它人也跟我们一样在一起修行,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。因为要道业成就、要无障碍,一定要发菩提心,心发得越大,学佛才越无障碍,也越不会懈怠。

 

  虽然只是你一个人在佛堂内拜佛,不过你这样观想及发愿之后,就像我们站在西方极乐世界,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起拜佛,你越拜就越有趣,越拜就越不会寂寞,越拜越精进,就像大家在一起共修。

 

拜佛:

 

  做完观想后就单念阿弥陀佛,并且慢慢拜佛。视个人本身的速度,如果喜欢拜快一点,速度就快一点,如果喜欢拜慢一点,速度就慢一点,正念分明念阿弥陀佛,念什么调都没关系,边念边拜,念出声也好,念在心里也好。如果想睡觉就念出声;如果很累但不想睡觉,就不要念出声,用心念配合我们的呼吸,一下一下地拜,同样可以摄心。

 

  拜完后,也许不用到拜完,比如说原拟拜一百下,可能只要拜到七十下,就可以感到人很轻安,像没有重量只剩下质量,最好可以多拜几下,因为拜佛不仅是一项很好的运动,而且可以消去我们无量无边的罪业。念一声佛可以消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拜一下佛可以罪灭河沙,增无量智,但是拜佛时做这种观想要虔诚。

 

  根据忏公的规矩,一天最少要拜三百拜,最好能够做到。若慢慢拜,拜一百拜可能花半小时,拜快一点的可能只要二十分钟。晚上做功课时拜一百五十拜,早上做功课时拜一百五十拜,如此就有三百拜了。晚上做功课时拜一百五十拜,很简单。但是要有恒心,不要听完后拚命拜,刚开始时拜三百拜,两三天后只剩两百拜,再两三天后只剩一百拜,再两三天后只剩五十拜。要越拜越多,不要越拜越少,最后拜到三百拜之后可以停住,看我们的时间,看我们的体力慢慢增加。

 

  拜佛很好,如果很累或有病痛,拜一拜佛就好了。

 

  学佛的人几乎很少生病,如果有如法行持,就很少会生病。

 

绕佛:

 

  拜完佛后,便开始绕佛。绕佛可以放掌,很安祥地慢慢绕,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慢慢走。

 

  绕佛时要安祥稳重,身心都皈命在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内。观想我们的脚,莲花托足,我们踩在莲花上绕佛,一圈一圈的绕。如果佛堂很大,差不多绕三圈后就不会喘了,如果佛堂比较小的绕六圈。拜佛时可以吹电风扇没关系。有人说拜佛不要吹电风扇,你尽量吹没关系,因为拜佛时身体有气在发,所以不会感冒,绕佛时电风扇要关掉。

 

  绕佛有绕佛的功德。大藏经内有绕佛功德经,记载以前祇树给孤独园内的给孤独长者,未信佛前,看到前面树林内有人长得非常庄严,这时有人跟他讲那人是佛,他便往前向他绕三圈,绕完三圈后证初果。后来他便发心用黄金铺给孤独园,供养世尊。所以绕佛的功德很大。

 

打坐念佛

 

  打坐:绕完佛后开始打坐。打坐姿势,可以双盘或单盘,如果没有办法单盘,散盘也可以。但是务必坐得端正,心才能摄住,才有定力,才能一心不乱,身体才能健康。

 

  念佛:打坐念佛要大声念,后面止静则用心念、用心听。

 

回向

 

  学佛的人做功课一定要回向,没有回向,不算圆满。

 

  回向偈:很多种,看时间多少,随便你选,适用就好。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念短一点,例如「愿我临终无障碍,弥陀圣众远相迎,迅离五浊生净土,回入娑婆度有情。」或是「愿生西方净土中,九品莲华为父母,花开见佛悟无生,不退菩萨为伴侣。」这是比较短的。

 

  若比较有时间的话,可以念长一点的,例如「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,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」

 

  如果更有时间可以念《大慈菩萨的发愿文》,也可念《慈云忏主的发愿文》,或是念《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》。这么多的发愿文,我比较喜欢莲池大师的发愿文。虽然比较长一点,但是如果背起来也是蛮快的,他的发愿文写得很详细,这是有时间的时候做的。

 

念「三自皈」。

 

礼佛三拜、问讯,结束。

 

附录:一.《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》

 

  稽首西方安乐国,接引众生大导师,我今发愿愿往生,惟愿慈悲哀摄受。我弟子○○普为四恩三有,法界众生。求于诸佛,一乘无上菩提道故。专心持念阿弥陀佛,万德洪名,期生净土。又以业重福轻,障深慧浅,染心易炽,净德难成。今于佛前,翘勤五体,披沥一心,投诚忏悔。我及众生,旷劫至今,迷本净心,纵贪瞋痴,染秽三业,无量无边,所做罪垢,无量无边,所结冤业,愿悉消灭。从于今日,立深誓愿。远离恶法,誓不更造。勤修圣道,誓不退惰。誓成正觉。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,当证知我,当哀悯我,当加被我。愿观禅之中,梦寐之际,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,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。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,光明照身,手摩我头,衣覆我体。使我宿障自除,善根增长,疾空烦恼,顿破无明,圆觉妙心,廓然开悟,寂光真境,常得现前。至于临欲命终,预知时至,身无一切病苦厄难,心无一切贪恋迷惑,诸根悦豫,正念分明,舍报安详,如入禅定。阿弥陀佛,与观音势至,诸圣贤众放光接引,垂手提携,楼阁幢幡,异香天乐,西方圣境,昭示目前。令诸众生,见者闻者,欢喜感叹,发菩提心。我于尔时,乘金刚台,随从佛后,如弹指顷,生极乐国,七宝池内,胜莲华中。华开见佛,见诸菩萨,闻妙法音,获无生忍。于须臾间,承事诸佛,亲蒙授记,得授记已,三身、四智、五眼、六通,无量百千陀罗尼门,一切功德,皆悉成就。然后不违安养,回入娑婆,分身无数遍十方剎,以不可思议,自在神力,种种方便,度脱众生,咸令离染,还得净心,同生西方,入不退地。如是大愿,世界无尽,众生无尽,业及烦恼一切无尽,我愿无尽。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,回施有情,四恩总报,三有齐资,法界众生,同圆种智。

 

附录:二.《大慈菩萨发愿文》

 

  十方三世佛,阿弥陀第一。九品度众生,威德无穷极。我今大归依,忏悔三业罪。凡有诸福善,至心用回向。愿同念佛人,感应随时现。临终西方境,分明在目前。见闻皆精进,同生极乐国。见佛了生死,如佛度一切。无边烦恼断,无量法门修。誓愿度众生,总愿成佛道。虚空有尽,我愿无穷。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。十方三世一切佛,一切菩萨摩诃萨,摩诃般若波罗蜜。愿生西方净土中,九品莲华为父母,华开见佛悟无生,不退菩萨为伴侣。

 

附录:三.《慈云忏主净土文》

 

  一心归命,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。愿以净光照我,慈誓摄我。我今正念,称如来名,为菩萨道,求生净土。佛昔本誓,若有众生,欲生我国,志心信乐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以此念佛因缘,得入如来,大誓海中,承佛慈力,众罪消灭,善根增长。若临命终,自知时至,身无病苦,心不贪恋,意不颠倒,如入禅定。佛及圣众,手执金台,来迎接我。于一念顷,生极乐国。花开见佛,即闻佛乘,顿开佛慧,广度众生,满菩提愿。十方三世一切佛,一切菩萨摩诃萨,摩诃般若波罗蜜。

 

二.如何做早课

 

开灯:念「灭除心头火,提起佛前灯,愿以大智慧,照破众无明」。

 

见佛:念「若得见佛,当愿众生,得无碍眼,见一切佛。」开始烧香拜佛做早课。

 

观想:照忏公说法作观想。到佛堂先按照晚课同样方法作观想。做完观想后,再拜佛。

 

第一拜:拜第一拜前念礼三宝文:「我弟子某某,愿与弟子多生现在父母、师长、知识、檀越、法俗眷属,冤亲债主、乃至四恩三有、法界众生。各个得仗观音菩萨、普贤菩萨,身、智、行、愿、威神之力,清净三业,分身尘剎,尽未来际,一心顶礼,尽虚空遍法界,微尘剎土中,十方三世一切(诸佛;尊法;贤圣僧)。」

 

  念完礼三宝文,拜第一拜时,念礼佛偈:「能礼所礼性空寂,感应道交难思议,我此道场如帝珠,十方(如来;圣僧)影现中,我身影现(如来;圣僧)前,头面接足皈命礼。」翻掌手心向上时再接念礼佛咒:「嗡。洒尔乏打他噶打叭达盘达难嘎罗弥」。起来时再念忏悔文:「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瞋痴,从身语意之所生,今对佛前求忏悔」然后站起来。

 

第二拜:拜前念礼三宝文,其中﹝诸佛﹞换成﹝尊法﹞。念完毕要拜时再念礼法偈:「真空法性如虚空,常住法宝难思议,我身影现法宝前,一心如法皈命礼。」翻掌手心向上时再接念礼佛咒,起来时再念忏悔文。

 

第三拜:一样先念礼三宝文,其中﹝诸佛﹞换成﹝贤圣僧﹞。拜时再念礼佛偈,其中﹝如来﹞换成﹝圣僧﹞,翻掌手心向上时再接念礼佛咒,起来时再念忏悔文。如果要更周到,忏悔文未起身前就要念完。

 

  起来后念三项咒:

 

      忏悔咒:「嗡。洒尔乏。达哈拿。乏及喇牙。司乏哈」

    灭定业真言:「唵。钵啰末邻陀宁。娑婆诃」

    灭业障真言:「唵。阿噜勒继。娑婆诃」

    拜这三拜都要念前面的文,后面再拜的就不需要再念。

 

第四至第二十拜:依下列顺序礼拜诸佛菩萨

 

  第四拜:念「南无大慈大悲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」,拜下去时念:「能礼所礼性空寂,感应道交难思议,我此道场如帝珠,十方如来影现中,我身影现如来前,头面接足皈命礼。

 

  其后同样方法依序礼拜

 

    「南无大慈大悲圆满报身卢舍那佛」一拜

    「南无大慈大悲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」一拜

    「南无大慈大悲药师琉璃光王佛」三拜。

    「南无大慈大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」三拜

    「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」一拜

    「南无大力大势至菩萨摩诃萨」一拜

    「南无西方三圣佛菩萨」拜一拜

    「南无大慈弥勒菩萨摩诃萨」一拜

    「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」一拜

    「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」一拜

    「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」一拜

    「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」一拜

 

拜完之后拜阿弥陀佛要拜几拜随自己订,拜完后再作其它。

 

持咒楞严咒或楞严咒心

 

  「唵 阿那咧 毘舍达 鞞啰 跋阇啰 陀唎 盘陀盘陀你 跋阇啰 谤尼 泮 虎吽 都嚧瓮 泮 莎婆诃

 

  「om anale visada vaira vajra dhare bandha bandhani vajra pani phat hum dhrum phat svaha

 

   ,或念大悲咒、十小咒都好。如果没有时间可只念大悲咒。

 

   依忏公说法,人一早起都会想睡觉,还未很清醒,虽然已经拜二十拜,仍然会想睡觉,念一些咒以后会比较清醒。

 

   其实在家居士找不到那么多的时间,我是拜完十七拜开始拜阿弥陀佛,拜满一百拜,绕佛打坐,总共花二小时。

 

念般若心经(晚上改念阿弥陀经)。

 

绕佛、打坐念佛?

 

发愿。有时再念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。

 

回向、念三皈依、礼佛三拜、结束。

 

三.要分正行与助行

 

  修净土法门,要会分别正行与助行。正行为主要、助行为次要。

 

  善导大师说,修道有正行、有助行,正行中又再分正行与助行。因此正行与助行的区别,有好几个层次。

 

正行与助行的区别

 

  第一个层次的、初步的区分法:

 

  所谓「正行」,就是念佛、拜佛、绕佛、打坐(都要念阿弥陀佛)、诵净土经典、诵往生咒。

 

  所谓「助行」,除上述之外其余所修,都叫做助行,譬如看经书、诵心经或其它经典、持大悲咒或其它咒、唱赞、布施、持戒、修忍辱..等六度万行及禅定等净土宗以外的修行等皆是。

 

  因此,同是念佛,以念阿弥陀佛为正行,念其它圣号譬如本师释迦牟尼佛、药师佛、观世音菩萨、地藏王菩萨为助行。

 

  同是持诵经典,专修净土五经为正行,持诵其它的经典譬如普门品、地藏经、药师经、法华经,为助行。

 

  学人每到一个道场都不教唱赞、诵经,不是学人吝于教他们,因为教下去大家都要诵经唱赞,时间会花很多,这是本末倒置,无法了脱生死。所以学人把能了脱生死的先为大家建立起来,让大家先把念佛佛学好,其它要学的慢慢来。在佛门里,这些不怕学不会,只要听几次就会了。

 

  第二个层次的区分法:

 

  即是在上面的正行中,又分主要(正行)与次要(助行)。

 

  以念佛为主;拜佛、绕佛、诵净土经、诵往生咒为助。

 

  同是念佛,坐得很专注、不出声而默念、心忆、心念为正行;出声念为助行。

 

  因此,打坐念佛是正行中的正行,打坐念佛中,以止静、心默念最具功夫,是正行中的正行。

 

  正行助行要分明,才有办法修行,才容易有成就。

 

正行助行的时间分配要恰当

 

  正行时间要多,助行有做没做都没关系。因此正行时间要占九成以上,其余时间才用于助行。

 

  不要把助行的时间用得太多,例如一天用功六个钟头,助行花去四小时,正行只用二小时,这就颠倒了。

 

  上佛堂要真正用功修正行,打法器、唱赞等助行不必太深入。

 

专修正行的好处

 

  正行做好才有定力、才易成就,其余助行学不学、做不做都无所谓,这点一定要认识清楚。

 

  本章中第二节之四段所记载,莲友北斗镇王居士之父亲,不会唱赞,早晚三小时都只拜佛、念佛、打坐,很有恒心,临终三月前即已知时至,可见应该以正行为主。

 

没有专修正行的缺点

 

  依净土法门讲,能分正行助行、能把握好正行,才能了脱生死。如整日从事念经、念咒等助行者,往生困难,品位也低。只注重念经,念佛拜佛时间太短,是难以了脱生死的。

 

  一般人不懂要领,一天到晚渺渺茫茫随便修,很多人越修烦恼越多、一身是病,修不成就。问他怎么修,他说很用功修,一早起来念观世音菩萨,诵普门品;又说下午属阴,诵地藏菩萨本愿经、念地藏菩萨,就花了一个半小时以上的时间;晚上诵阿弥陀经、念阿弥陀佛,修得很复杂,这就修错了,难有成就。

 

四.二六时中都要修行

 

  最好二六时中皆能修行。我们修行不能只靠早晚课,若早课做二小时,晚课做二小时,总共也才做四小时。我们无始劫来业障这么重,倘若一天二十四小时只花四小时修行,怎可能当生就有成就?若能生西,品位又如何能高?因此最好是二六时中都能修行。

 

  方法是,从早上眼睛睁开到晚上睡觉期间,都要能够修行。依照第二章《日用偈咒及行法规仪》,以及第六章《日常生活与修行》的内容,踏实的去做。

 

  像这样一个小节、一个小节凑起来,等于就是从朝寅旦直至暮都在修行,这样也叫早晚课。

 

  早晚做的早晚课配合整天做的课,这叫做昼夜六时心都停在佛上,白天做的各种观想叫忆佛,早晚课上的修行一般称它为念佛

 

  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说: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。」所以奉劝诸上善人,从今以后慢慢做看看,现在就开始时时刻刻忆佛念佛,每天都照这样做,相信不久时间,就会慢慢摄受,久了就会习惯。

 

五.问讯

 

问讯的方法:

 

  先合掌、摄心。其次调呼吸,鼻子吸气,口呼气,连续三次,让身心静下来。

 

   十指合拢,勿留空隙(叫做实心合掌),举于胸前。第一节手指交叉,中间空心(叫做金刚合掌,会破无明)。

 

   接着,弯腰低头,成九十度,手下垂过膝盖,拇指尖相抵,其余四指相迭,右手四指在上,左手四指在下。

 

   起身时,两手的食指也变为互相抵住,食指与大姆指成三角形指着眉毛与眉毛之间,这手印就是毘卢遮那佛印,是至高无上的敬礼。然后手放下。

 

问讯的意义:

 

   佛教是觉悟的宗教,合掌问讯的动作有其特殊的含意,应该有所暸解。

 

   合掌时,右手是福,左手是慧,合掌表示福慧双修,福慧修到圆满即成佛,就是两足尊。

 

   学佛不能只修福,也不能只修慧,必须福慧双修。

 

   经上说:「修福不修慧,大象挂璎珞,修慧不修福,罗汉空托钵。佛经记载,有一大象,在宫中享受荣华富贵,可惜却是缺乏智慧的畜生,这是由于牠往世只修福,却没有修慧所致。所以我们要福慧双修。

 

   双手合掌共有十指,十指表示十法界。

 

   佛将众生之迷、悟分为十大类,也就是十法界:

 

   第一类是佛,智慧完全开显,宇宙人生之道理完全懂。

 

   第二类是菩萨。菩萨智慧还没完全开显,对宇宙人生之道理尚未完全彻底了解。若以月亮比喻,菩萨的智慧像十四日晚上之月亮,佛则如十五日晚上之月亮。还有一分无明是等觉菩萨,有二分无明是十地菩萨。

 

   第三类是缘觉,就是辟支佛。

 

   第四类是声闻,就是阿罗汉。以上四种称为「四圣」。四圣已超越六道轮回。罗汉已断分段生死,菩萨开始断变易生死,佛则两种生死都断除。修四谛、修四空观证罗汉果;修十二因缘法证辟支佛;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位;菩萨再断无明就修成佛。根据佛经来修就可了生死,不修道就堕落于六道轮回。堕地狱也是这个心,成佛也是这个心。

 

   第五类是天。第六类是人。第七类是阿修罗。第八类是畜生。第九类是恶鬼。第十类是地狱。

 

   第五到第十这六类是凡夫。

 

   十指合掌放在心上表示十法界唯心造。

 

六.拜佛

 

   接下来讲拜佛。

 

   普贤菩萨十大愿,第一大愿即礼敬诸佛,修习净土法门,拜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,礼拜的动作必须中规中矩。

 

   拜佛时所站的位置看场合而定。倘若是在佛寺,不可到中间位置拜,假如是在自己的佛堂拜佛,则可以站中间拜。夫妻一同拜时,先生在中间,太太站旁边拜。

 

拜佛的方式有下面六种:

 

第一.我慢礼:以我们尊贵的头,接佛的脚,叫做「头面接足礼」,亦名「五体投地」。

 

   有的人拜佛时头不碰地,心不恭敬,这种拜法称为「我慢礼」。六祖坛经中记载法华比丘觐见六祖时,礼拜六祖,头不碰地,就是我慢礼。原来他已诵三千部法华经,有些贡高我慢,拜六祖时头不碰地,六祖告诉他一首偈:「礼本折慢幢,头奚不至地。有我罪即生,亡功福无比。」意即五体投地拜佛就是要折消我们的贡高我慢,为何顶礼时头不接到地面呢?有我执罪过就生出来,不要自以为诵法华经三千部功德很大,要具无功德心然后成无漏因,才有无比的福德。因此我们不可以用我慢礼拜佛,不但无功而且有罪过。

 

第二.唱和礼:听到引磬声、大家一起拜下去,一起起来,这就是唱和礼。

 

第三.恭敬礼:拜佛要有恭敬心,身、口、意三业清净,恭恭敬敬的礼拜。拜佛时,先点香再念咒,观想,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起恭敬心。如法拜佛功德很大的,用恭敬心来拜佛可以消无量无边的罪业,称念佛号,功德也是很大,观无量寿经上说,念佛一声可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拜佛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。

 

第四.无相礼:意即以自己之身相观自性,以佛之身相观佛之自性。经上说,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,这是以「性」来说。有人笑我们拜偶像,其实会拜佛的人,能礼、所礼都是「空性」。能礼是自己本身,所礼是佛。能礼、所礼,其「性」都是空寂的。例如拜佛一次三百拜,拜到二百五十以上,就觉得身体轻飘飘好像没有身体的存在。没有身体的存在,就可以体会「性」。身体「空」,佛像亦是「空」。以性来拜「性」叫做无相礼。

 

第五.大悲礼:我们要以「大悲礼」来拜佛。

 

   经上说拜佛一拜,罪灭河沙,因此当我们拜佛时,以大慈悲心,观想十方世界之众生都在我们心中,我们拜佛一拜,等于代替十方世界之众生们拜佛一拜,也是代替十方众生忏悔罪业,同时代替十方众生祈福消灾,这种礼拜称为大悲礼。

 

   虽然我们是生死罪重凡夫,但我们的心一样不可思议,遍满十方。楞严经上说:「空生大觉中,如海一沤发,有漏微尘国,皆依空所生。」这么大的虚空,生在我们大觉中,好像大海中的一个泡泡,大海譬如大觉,泡泡就是整个虚空。一切世界都生在虚空中,而整个虚空在我们心中,就像大海中的一个泡泡。所以说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。

 

   学佛之人要知道,我们的心性如此大。所以拜时,观想前面有西方三圣、清净大海众菩萨、虚空中十方诸佛、历代祖师、高僧大德、师长祖父母,左右有累劫累世父母亲及现世父母亲、后有法俗眷属、冤亲债主,及四生三有法界众生,如此心就无量无边。

 

   时常观想就没烦恼,有烦恼,心就狭窄,心狭窄即有我执,有我执就有法执,就无法行「无相礼」,何况是「大悲礼」。

 

第六.实相礼:

 

   以心性来说,是无相之实相,也有无不相之实相。

 

   一切形形色色,包括我们身体、佛像等都是无不相之实相。不去执着,当下就是「实相」;去执着它,就不是「实相」。

 

   金刚经上说: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。」看这相不是相,知道这相是因缘和合,当下是「空」。因缘和合,「相」才产生,所以相都是虚妄,知道虚妄,不去执着,当下就是「实相」。了解这些,就会平等,平等一相也是实相。行、住、坐、卧、要从这儿下手,才不会有烦恼,不起分别心、贪爱、瞋恨心。

 

   拜佛时要观想「情」与「无情」也都在拜佛。

 

   有生命的就是「有情」,从地狱到菩萨,九法界众生皆是。

 

   「无情」是指除有情外的所有形形色色都是。

 

   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意思是成佛时,不是只有我们成佛、境界也成佛。极乐世界如此庄严,我们在极乐世界三不退转,境界也三不退转,自然我们就不退转。

 

第七.无尽礼:

 

  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云:言礼敬诸佛者,所有尽法界虚空界,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极微尘数诸佛世尊,我以普贤行愿力故,深心信解如对目前,悉以清净身语业,常修礼敬。一一佛所,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身;一一身,偏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佛。虚空界尽,我礼乃尽。以虚空界不可尽故,我此礼敬无有穷尽。如是乃至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礼乃尽。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,我此礼敬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无有疲厌。

 

   此段文很好,尤以末段(虚空界尽,我礼乃尽...无有疲厌。)最好,忏公亦常念此段礼佛。

 

   此文为一真法界之礼敬,有人称为实相,其实相同。世界依虚空而生,有情依世界生存,所以法界包含在虚空内,十方三世即为空间、时间。我们认为三千大千世界银河系很大,其实与心相比只是微尘而已。佛心是无量无边的,一个佛国土,只是一粒微尘而已,可见心是很广大的。

 

   所谓普者,无所不至,贤者为人极圣,普贤菩萨即为一生补处的菩萨,与佛位相邻,所以普贤之行愿可达十方世界,故称大行普贤菩萨,华严经曰:诸佛有长子,其号曰普贤,普贤以其力量深信经解,对十方诸佛以清净身语意业礼佛,每一佛国土,都有一佛,佛土有千百亿化身,所以每一处都有佛的存在。

 

   佛是偏虚空,身土不二,当我们在地上行走亦如在佛身上行走,所以每一项物品,乃至微尘皆有佛,都要恭敬。有微尘,即有佛,有佛,就有普贤菩萨礼敬。(众生业尽,我礼乃尽。)普贤菩萨礼佛,无有穷尽,念念相续无间断,无有疲厌。我们拜佛,应学普贤菩萨。

 

   所谓实相,就是无生。有一偈曰:诸法不自生,诸法不他生,诸法不共生,诸法不无因生,是故说无生。诸法都是因缘生。

 

   依圆教来讲,诸法不是法性生,所以不是自生,诸法不是无明生,所以不是他生,诸法不是法性与无明合生,所以不是共生,诸法不离法性、无明而有诸法,所以说不无因生,一一法即是法界,故曰无生。无生而生,三千宛然,生而无生,三千无性。非生非无生,惟一实相。实相非生,生亦实相,即实相不是生出来的,本来就实相,所以实相非无生,无生亦实相,实相不生灭。

 

   在此空间,以杯子为例,空本来就空,杯子并不碍空。空性不碍诸有,一切圆融。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,法有本来具足的位,世界一切相皆是常住,一切因缘和合之物以智慧观照,一心三观(空、假、中)不可偏一、执一,空、假、中,要存于一心。

 

   所以拜佛,情与无情同拜,如能再超越觉性来拜佛,境界不一样,智慧很快就会开显。

 

《华严随疏演义》曰:凡礼敬三宝,必五体投地,所以折服骄慢,表露虔诚。

 

   愿我右膝着地时:令诸众生,得正觉道。

   愿我左膝着地时:令诸众生,于外道法,不起邪见,悉皆安立正觉道中。

   愿我右手着地时:犹如世尊坐金刚座,地震献瑞,证大菩提。

   愿我左手着地时:令诸众生,远离外道,难调伏者,以四摄法而摄取之,令入正道。

   愿我首顶着地时:令诸众生,离骄慢心,悉得成就无上菩提。

 

   平时以拜佛做为运动,一起一落,全身筋骨都能舒展,又有无量功德。

 

拜佛如何才能感应道交

 

   譬如「能礼所礼性空寂」,要怎样才能「能礼所礼性空寂」?按照显明法师的说法,我们拜佛时这四大假合五蕴皆空的身体,要观想成空的。

 

   要如何观想成空的?他说什么是地水火风?「地者愚痴,愚痴者地大,贪心者水大,瞋心者火大,业力重者风大。」这贪瞋痴业在拜佛时不起贪心,不起瞋心,不起愚痴心,因此就没有业力,四大皆空,也就是空掉贪瞋痴业,地水火风四大也就空了,空与空相通,空时也就感应道交了,这是早晚课要做的事情。

 

   念佛拜佛时能如法作观,自有不可思议的效果。至于如何作观,请参阅后面第五章中的详细讨论。

 

七.打坐

 

   接下来讲打坐。一般听到打坐就会想到禅宗的坐禅,但是净土法门对此不叫坐禅而称做打坐,也就是指坐着念佛。做早晚课时,拜佛后接着要绕佛,绕佛完毕再打坐。

 

   学佛之人身心都要健康,身心若不健康很难学佛。打坐的用处在于调身、调心。要调好身心,才能修好行、调不好会起烦恼,因此打坐对于修行人非常重要。

 

   对修净土者来说,打坐是正行中的正行,也是很重要的课题。

 

   打坐需讲究三方面:调身、调息、调心,此处先说调身、调息。

 

调身

 

   调身是指身体的姿势。重点如下:

 

   (一)打坐时姿势要坐正,依照盘腿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盘、双盘、散盘三种。单盘就是一脚盘上,盘上时,可以用手拉脚,但不可以手直接拉,以免弄脏手,需以衣角包脚再拉起;双盘即双脚盘上,两脚根要抵住肚子;散盘就是两脚交叉相迭的坐法。

 

   (二)腰骨要挺直,气脉才会通顺。

 

   (三)两肩自然下垂,不用力。

 

   (四)下巴收起,压住喉结。

 

   (五)两眼平视、眼皮下垂,或两眼垂视前方两、三尺处,眼三分开,若眼睛全闭,会昏沈欲睡,全开则易起妄想。

 

   (六)舌顶上颚,用鼻呼吸,上下气流通,如此唾液会分泌出来,可吞下。

 

   (七)右手在上,左手在下,大拇指相碰,放在脚跟上。以上称为大日如来七支坐法。

 

   打坐应注意事项:

 

   初坐者要检讨,刚坐时坐姿很好,不久是否弯了,有没有向前倾或向后仰。如要调整,须慢慢调好,不可马上坐直,以免伤及身体。

 

   打坐姿势看自己的习惯而定,如果可以双盘就双盘,如果没有办法双盘就单盘,如果没有办法单盘,散盘也可以。因为早晚两课是求一心不乱,若在此时勉强要做单盘或双盘,脚会酸会麻,就不会摄心。所以如果要练双盘或单盘,最好在其它行住坐卧时间练习。例如,与客人坐或看报纸时,就可以慢慢练习,练习时间久了,脚就会听话。

 

   盘腿久了会酸,可动动脚,气通过了就不酸麻。

 

   膝盖要盖上毛巾毯,以免关节受凉易得风湿。如天气太热,可在脚尖处抓起毛巾毯透气。

 

   此外还要注意,不可坐皮制、铁制、或塑料制、无孔的椅子,因为坐不多久,臀部会流汗而潮湿,气无处透。因此坐的时候要选有孔的椅子,或蒲团。假如无法避免,椅子上应垫上毛巾、毯子等物,以利透气。

 

   如果有轻微感冒,拜一拜佛,汗流一流,再绕佛打坐,前面大声念,后面止静用心念、用心听,这一堂课做完之后不仅可以得到功德,连感冒也都好了,消失于无踪,不用再吃药。

 

   打坐时间:

 

   在早晚课中,拜佛、绕佛之后,接着进行打坐。其它有空时间当然也可打坐念佛

 

   真正在用功时,看个人能坐多久就坐多久,看个人的时间及个人的力量。我们若真正在用功,从打坐时就可以看出来。

 

   什么叫修行?就是求戒定慧,戒定慧功夫越好,贪瞋痴就越淡薄,例如证罗汉果后就没有贪瞋痴。希望修行进步,要从戒定慧加强;加强戒定慧,坐得住、坐得端正,心就能摄住,才有定力,才能一心不乱,身体才能健康。

 

调息

 

   祖师大德教我们修数息观,以此对治妄想。坐下来用功,修习数息观,注意呼吸,修至时时知道呼吸,生死才能了,身体才会健康,妄想也就较能控制。

 

   但我们活一辈子,很少人注意到呼吸,这表示我们心粗、妄想纷飞,所以要修调息。

 

   数息的方法:

 

   一呼一吸数一,再呼吸一次数二。

 

   只数出息或入息,不可呼气数一,吸气数二。

 

   从一数到十,完毕又从一数起。

 

   倘因妄想数错数目,则须再从头数。

 

   修习中,渐渐的能够数息不乱,妄想逐渐减少,心不向外跑,久而久之,心就能安住。

 

   智者大师说,息有四种息相:

 

   出入有风、有声曰「」,守之则散。

 

   出入结滞曰「」,守之则结。如练气功人一般,吸气后将气闭住,就是结滞。这样的呼吸法会导致气的郁结而伤到身体。

 

   出入不尽曰「」,守之则劳。呼吸没有呼尽或吸尽叫喘,容易引起疲劳。

 

   出入无声、通顺,呼吸尽曰「」,守之则定。打坐时,坐下来呼吸要无声,通顺、尽、绵长。用腹部呼吸,不用胸部,因为用胸部呼吸,气比较短。腹部呼吸的方法,吸入时腹胀出,呼出时腹内缩,气要绵长、微细。练到入定时,外表看起来似乎没有呼吸,其实全身八万四千个毛细孔都在呼吸。

 

   打坐调息与调心有进步后,冬天冷时坐一会儿就会有气暖的现像,这是前面所提过「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」的「暖」。菩萨戒经中亦有提到,关于六重戒若不犯的话,可以得到暖气。若是犯了六重戒不仅得不到暖气,更不用说想证果了(在家居士顶多能证到三果斯陀含)。

 

八.调心

 

   调心的课题包括止与观二方面。止的目的在于对治妄想,观的目的在于对治烦恼、开启智慧。

 

   止的课题即是戒定慧中的定学。修止的方法很多,前面已经选用简单而对于念佛去除妄想有帮助的数息观来做说明。

 

   静坐调心,所讲的心不是怦怦跳跳的这颗肉团心,而是指烦恼心。烦恼心分为贪瞋痴三大类,与真心恰好相反。

 

   佛法里面所讲的心有真心与妄想心。还没有证果位的人、没有断见思惑的人,他的心都是妄想心与烦烦恼恼的心,叫做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,这是凡夫的烦恼心。

 

   佛看我们众生烦恼这么多,为了要使我们突破烦恼,显现真心,因此教导我们方法调这颗心,我们这颗心调得好就会有成就。

 

   我们值遇到佛法、修学到佛法,才知道自己有什么烦恼,然后对症下药,努力修习,将来就会开悟,也就会破见思惑。

 

   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,为了破除这些烦恼,佛就说了八万四千法门。这些法门可分为通途法门与特别法门。

 

   下面再介绍两个调心的方法:五停心观与默念、心念之念佛法

 

五停心观

 

   初学佛者要修五停心观,对治凡夫的五大毛病,学佛者需针对自己的缺点,加以选择修习,才能对症下药,去除毛病。五停心观是:

 

   多贪众生,要修不净观。瞋恨心重者,要修慈悲观。愚痴者,要修因缘观。心散乱者,要修数息观。业障重者,要修念佛观。

 

   经上说罪不重、爱不重,不生娑婆。五停心观是通途法门练习调心的初步功课,是对治贪瞋痴等各种烦恼的好方法,日常生活中宜随境多作观想,自有效果。

 

打坐念佛调心

 

   修念佛法门者初学最多的毛病,是一坐下就妄念不断。调御此心使能专注念佛,是一个重要的课题。此处介绍三个方法:

 

   练习数息观。念佛者还有一大烦恼,就是妄想纷飞,经上说一弹指有九十剎那,一剎那有九百生灭,念头生灭不停,很难控制。念佛当中会发现妄想很多,此种情况要多修习数息观。

 

   念佛用心默念,容易去除妄念。能习惯且用心练习默念佛号,比较容易获得专注心,也容易入定,但是出声念则较难入定。

 

   若习惯出声念佛,自己一个人或许妄想多、很难获得定心;如果多人共修,则比较容易专心。因为共修时,异口同音、力量很大,你停止念佛换气的时候,别人还在念,佛号绵延不断,较易专注。

 

   念佛调心的方法很多,有的人念佛时观想「南无阿弥陀佛」的文字,有的人观想「阿弥陀佛」的庄严相,你自己发明的方法也可以,只要念起来能够专心、修起来能够相应就好。

 

   有一首偈说:「若人静坐须臾顷,胜造恒沙七宝塔,宝塔毕竟化为尘,一念净心成正觉。」因此虽只是几分钟的打坐、静心念佛,也有无量功德,我们不要小看它。

 

   其它更深入的调心方法,因为内容比较复杂,将特别在后面第五章《念佛如何调心与作观》,做较深入的讨论。

 

九.佛堂

 

最好设一间如法的佛堂

 

   在家居士如果可以的话,最好设一间如法的佛堂,不要自己住百万装潢,佛堂却草率的设置,这样就是颠倒了。佛堂要设得庄严,设得如法,因为若是真的有心修行,到最后会有很多时间在佛堂中用功。

 

   一个如法庄严的佛堂最好空间大些,绕佛时要能绕到佛的后面;打坐等等用的佛具,要做得如法,才不会腰酸背痛。儒家说: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」就是这个道理。

 

   家中若有一间如法的佛堂,又能恭敬礼拜,不只道业会精进,家中每个人也都会很平安,事业也会顺利。佛菩萨在冥冥中会加被我们,到最后,家就会变成一个佛化家庭。

 

无法设佛堂怎么办

 

   如果家中空间不大、无法设置佛堂也没有关系,在家里找一个清净的位置,把佛像安奉在那边,就可以拜佛、念佛、作早晚课了。

 

十.其它注意事项

 

没时间做功课怎么办?

 

   修行人必须克服困难,努力寻找时间用功。譬如说,早上预定三点起床,不要听到闹钟后,又按掉它继续睡。心身要一致,不可内心想起来,但身体却想睡觉,结果一睡就睡到早上六点,这样当然没有时间修行。

 

   如果说实在没有什么时间,譬如只有一个小时,你就照早晚课程序做一小时,但可以将拜佛、绕佛、打坐的时间,减少一点。

 

如果真的很忙,连一小时都没有,这样早晚课要不要做呢?照样要做,到佛堂中烧香后,念十声阿弥陀佛,这叫做十念法。这十念法是根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:「十方众生欲生我国,志心信乐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不取正觉,唯除五逆,毁谤正法。」愿文中说念十声阿弥陀佛,临命终时,若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祂不成佛。祂今天已是阿弥陀佛,祂就要满这个愿,所以早晚念十声阿弥陀佛,保证临命终时能往生西方。因此如果没有时间,可以只念十声阿弥陀佛

 

   王日修居士(龙舒菩萨)住在龙舒这一个地方,圆寂的时候,站着合掌念阿弥陀佛就往生了,他著作一本《龙舒净土文》,里面写着:「如果没有时间,念十声阿弥陀佛,然后发愿回向,这就是一堂晚课。」如果有多一点时间,念完十声阿弥陀佛后,再念十声观世音菩萨,十声大势至菩萨,十声清净大海众菩萨,然后念发愿文回向,这样也可以保证往生,品位比刚才更高。

 

为什么念十声阿弥陀佛可以往生?

 

   第一.是根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。

 

   第二.根据善导大师的解释,十念称佛,具足十愿、十行、为什么这么说?他说:「南无阿弥陀佛,南无者即是具愿,即是回向、发愿义;弥陀佛者即是具行。

 

   此话意思是,十声南无阿弥陀佛,即是具足十愿、十行、十回向,具足这三者时就可以往生,这是善导大师的解释。

 

   第三.更深一层意义,这是阿弥陀佛在以前修行时的信愿行。通途法门讲的是信、解、行、证,净土宗则讲信、愿、行。阿弥陀佛就是将所修的信愿行,融入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内。我们修持就是信受,因为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,就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。

 

   打个比喻,譬如我们在生死的此岸,要过很大的业海,用我们凡夫的力量修不过去。因为这好像拿一块石头丢在水里,马上就沉下去了,石头好比我们的业。但是如果我们坐船,这船是阿弥陀佛慈悲的船,石头放在船上就可以载过去。我们坐阿弥陀佛的船,念阿弥陀佛,他就可以帮我们渡过生死的大海,到极乐的彼岸。

 

   有人说净土宗的人都靠他力,没有靠自己的力量,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世上都是靠他人的力量。好比一件衣服,靠人织布,靠人做好,靠商人拿来卖,我们才可以拿钱买来穿,这难道不是靠别人吗?现在我们住的房子,也是靠别人盖好才能住,一块砖,一包水泥,一支铁也是靠别人,这房子才能成就,这不是靠别人吗?所以说,日常生活,穿一件衣服,吃一顿饭都是互相依靠,不要说自己有多大的力量。佛说靠自己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,如果靠佛的力量,当生就很有成就,占很大的便宜

 

要不要念经、唱赞?

 

   有的人问说需不需要念经?

 

   假如是在佛寺中,有师父在领导,就按照师父领导的做。在家居士做早晚课,依据忏云法师的说法,这是看家本领,不用依据佛寺做课的程序,不必唱什么莲池赞、诵阿弥陀经、赞佛偈,因为这样一来拜佛就太少了。照这样做一堂课就要两小时,法师也说在家居士不用唱赞、不用敲敲打打。他说要一门深入,入一不二,照我说的这样做,很快就可以得到一心不乱。但是后面的发愿文一定要念。

 

   由上述可知,念佛修行的人,不要持诵别的经太多,主要时间放在正行,以外随缘就好。

 

念佛人要修普贤十大愿:

 

   普贤十大愿:「一者礼敬诸佛,二者称赞如来,三者广修供养,四者忏悔业障,五者随喜功德,六者请转法轮,七者请佛住世,八者常随佛学,九者恒顺众生,十者普皆回向

 

  念佛人也要修普贤十大愿,若能好好修这十大愿,就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