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唵 阿那咧 毘舍达 鞞啰 跋阇啰 陀唎 盘陀盘陀你 跋阇啰 谤尼 泮 虎吽 都嚧瓮 泮 莎婆诃」
「om anale visada vaira vajra dhare bandha bandhani vajra pani phat hum dhrum phat svaha」
,或念大悲咒、十小咒都好。如果没有时间可只念大悲咒。
依忏公说法,人一早起都会想睡觉,还未很清醒,虽然已经拜二十拜,仍然会想睡觉,念一些咒以后会比较清醒。
所谓实相,就是无生。有一偈曰:诸法不自生,诸法不他生,诸法不共生,诸法不无因生,是故说无生。诸法都是因缘生。
依圆教来讲,诸法不是法性生,所以不是自生,诸法不是无明生,所以不是他生,诸法不是法性与无明合生,所以不是共生,诸法不离法性、无明而有诸法,所以说不无因生,一一法即是法界,故曰无生。无生而生,三千宛然,生而无生,三千无性。非生非无生,惟一实相。实相非生,生亦实相,即实相不是生出来的,本来就实相,所以实相非无生,无生亦实相,实相不生灭。
在此空间,以杯子为例,空本来就空,杯子并不碍空。空性不碍诸有,一切圆融。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,法有本来具足的位,世界一切相皆是常住,一切因缘和合之物以智慧观照,一心三观(空、假、中)不可偏一、执一,空、假、中,要存于一心。
所以拜佛,情与无情同拜,如能再超越觉性来拜佛,境界不一样,智慧很快就会开显。
对修净土者来说,打坐是正行中的正行,也是很重要的课题。
打坐需讲究三方面:调身、调息、调心,此处先说调身、调息。
调身
调身是指身体的姿势。重点如下:
(一)打坐时姿势要坐正,依照盘腿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盘、双盘、散盘三种。单盘就是一脚盘上,盘上时,可以用手拉脚,但不可以手直接拉,以免弄脏手,需以衣角包脚再拉起;双盘即双脚盘上,两脚根要抵住肚子;散盘就是两脚交叉相迭的坐法。
(二)腰骨要挺直,气脉才会通顺。
(三)两肩自然下垂,不用力。
(四)下巴收起,压住喉结。
(五)两眼平视、眼皮下垂,或两眼垂视前方两、三尺处,眼三分开,若眼睛全闭,会昏沈欲睡,全开则易起妄想。
(六)舌顶上颚,用鼻呼吸,上下气流通,如此唾液会分泌出来,可吞下。
(七)右手在上,左手在下,大拇指相碰,放在脚跟上。以上称为大日如来七支坐法。
打坐应注意事项:
初坐者要检讨,刚坐时坐姿很好,不久是否弯了,有没有向前倾或向后仰。如要调整,须慢慢调好,不可马上坐直,以免伤及身体。
打坐姿势看自己的习惯而定,如果可以双盘就双盘,如果没有办法双盘就单盘,如果没有办法单盘,散盘也可以。因为早晚两课是求一心不乱,若在此时勉强要做单盘或双盘,脚会酸会麻,就不会摄心。所以如果要练双盘或单盘,最好在其它行住坐卧时间练习。例如,与客人坐或看报纸时,就可以慢慢练习,练习时间久了,脚就会听话。
盘腿久了会酸,可动动脚,气通过了就不酸麻。
膝盖要盖上毛巾毯,以免关节受凉易得风湿。如天气太热,可在脚尖处抓起毛巾毯透气。
此外还要注意,不可坐皮制、铁制、或塑料制、无孔的椅子,因为坐不多久,臀部会流汗而潮湿,气无处透。因此坐的时候要选有孔的椅子,或蒲团。假如无法避免,椅子上应垫上毛巾、毯子等物,以利透气。
如果有轻微感冒,拜一拜佛,汗流一流,再绕佛打坐,前面大声念,后面止静用心念、用心听,这一堂课做完之后不仅可以得到功德,连感冒也都好了,消失于无踪,不用再吃药。
打坐时间:
真正在用功时,看个人能坐多久就坐多久,看个人的时间及个人的力量。我们若真正在用功,从打坐时就可以看出来。
什么叫修行?就是求戒定慧,戒定慧功夫越好,贪瞋痴就越淡薄,例如证罗汉果后就没有贪瞋痴。希望修行进步,要从戒定慧加强;加强戒定慧,坐得住、坐得端正,心就能摄住,才有定力,才能一心不乱,身体才能健康。
调息
祖师大德教我们修数息观,以此对治妄想。坐下来用功,修习数息观,注意呼吸,修至时时知道呼吸,生死才能了,身体才会健康,妄想也就较能控制。
但我们活一辈子,很少人注意到呼吸,这表示我们心粗、妄想纷飞,所以要修调息。
数息的方法:
一呼一吸数一,再呼吸一次数二。
只数出息或入息,不可呼气数一,吸气数二。
从一数到十,完毕又从一数起。
倘因妄想数错数目,则须再从头数。
修习中,渐渐的能够数息不乱,妄想逐渐减少,心不向外跑,久而久之,心就能安住。
智者大师说,息有四种息相:
出入有风、有声曰「风」,守之则散。
出入结滞曰「气」,守之则结。如练气功人一般,吸气后将气闭住,就是结滞。这样的呼吸法会导致气的郁结而伤到身体。
出入不尽曰「喘」,守之则劳。呼吸没有呼尽或吸尽叫喘,容易引起疲劳。
出入无声、通顺,呼吸尽曰「息」,守之则定。打坐时,坐下来呼吸要无声,通顺、尽、绵长。用腹部呼吸,不用胸部,因为用胸部呼吸,气比较短。腹部呼吸的方法,吸入时腹胀出,呼出时腹内缩,气要绵长、微细。练到入定时,外表看起来似乎没有呼吸,其实全身八万四千个毛细孔都在呼吸。
打坐调息与调心有进步后,冬天冷时坐一会儿就会有气暖的现像,这是前面所提过「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」的「暖」。菩萨戒经中亦有提到,关于六重戒若不犯的话,可以得到暖气。若是犯了六重戒不仅得不到暖气,更不用说想证果了(在家居士顶多能证到三果斯陀含)。
八.调心
调心的课题包括止与观二方面。止的目的在于对治妄想,观的目的在于对治烦恼、开启智慧。